20世紀以后,電能的生產主要靠火電廠、水電站和核電站。有條件的地方還利用潮汐、地熱和風能來發電。電能的輸送和分配主要通過高、低壓交流電力網絡來實現。作為輸電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,其重點是研究特高壓(100萬伏以上)交流輸電與直流輸電技術,形成更大的電力網絡;同時還要研究超導體電能輸送的技術問題。20世紀出現的大型電力系統將發電、輸電、變電、配電、用電諸環節綜合為一個有機整體,成為社會物質生產部門中空間跨度 廣、時間協調嚴格、層次分工極復雜的實體工程系統。
作為能源的一種形式,電能有易于轉換、運輸方便、易于控制、便于使用、潔凈和經濟等許多優點。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,電力已逐步取代了作為18世紀產業革命技術基礎的蒸汽機,成為現代社會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技術基礎。電能的輸送和分配主要通過高、低壓交流電力網來實現。近30年來,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進步很快,并在一些輸電領域內得到了愈來愈廣泛的應用。因此,作為輸電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,其重點是研究特高壓(100萬伏以上)交流輸電與直流輸電技術,形成更大的電力網;同時還要研究超導體電能輸送的技術問題。
隨著眾多企業在該方向的持續投入,能效管理到如今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:
1)傳統節能技改
傳統節能技改只關注于單個設備本身的能耗,寄希望于通過降低單個設備的能耗而促成企業整體能耗下降的目的,例如燈具換為節能LED燈、空調采用變頻技術。
從直接邏輯上這是可以說得通的,但考慮到設備的安全運行以及單個設備的能耗極限,傳統節能技改的效果并不是很優異。具體的缺點如下:
解決方案只考慮到了設備的節能改造,但對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并未進行深入研究,是否產生了影響也沒跟蹤驗證,這會產生隱藏的風險;貴州電力公司
只考慮了節能而未考慮人的適應,許多情況下設備在該能耗下能正常運行,但未必是人體最舒適的范圍;
單個設備的節能空間已經挖掘耗盡,在底層技術未突破的情況下,無法再進一步深挖節能;
節能效果無法進行驗證,節能措施的使用并未形成業務上的閉環、沒有形成能耗的統計數據,因此也無法產生可以復用的經驗策略;
2)常規能源管理
在考慮到傳統節能技改的不足,常規能源管理通過數據采集、能耗分析、節能改造、效果驗證四個步驟來達到節能的目的,從而形成了一個業務上的小閉環。該解決方案依然關注于能耗,而對設備穩定運行、能源的安全運行、人力的釋放都沒有全面考慮。
未關注能源安全,在常規能源管理階段并未將水、電、氣未納入監管范疇,因此漏水、電超負荷、燃氣泄漏等事故處于無監管狀態;
沒有較好的釋放人力,許多工作依然依賴于個人經驗,無法起到降低人力成本的作用;
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依然沒有有效的管理;
3)智慧能效管理
這是當前階段的能效管理方案,在能源安全和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礎上,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分析,結合專家策略系統給出能效管理策略,并持續跟蹤策略運行效果再反向優化策略。新的方案不僅有節能的作用,對能源和設備的安全運行,以及人力成本的釋放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。
聯系人:張經理
電話:13519575859
電話:0951-8860088
傳真:0951-8860088
郵箱:3209796115@qq.com
地址:寧夏銀川虹橋路陜西大廈B座903室